4月10日至12日,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在南京举办。本届大会以“共筑创新,同享未来”为主题炒股配资线上,旨在以推动全球6G标准共识的形成为切入点,进一步迈向全行业的协同共创,实现价值的深度挖掘与创造。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被业界认为是6G标准制定元年,全球统一标准的推进将迈出重要步伐。
6G从设想迈向实践
“6G逐渐向我们走过来了,6G的典型场景及能力指标体系被正式提出,中国即将正式开展6G技术标准研究。6G将通过性能提升、能力增强,与多样的业务场景融合应用。面对差异化场景,包含卫星、无人机的天地一体化弹性定制网络将成为现代社会数字化‘生态系统’的根基,赋能千行百业。”中国电信卫星公司高级工程师于超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
今年,“全球6G技术大会”更名为“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旨在将关注焦点拓展到未来产业生态,推动创新策源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探寻助力科技成果转化的最佳路径。
三大通信运营商、紫金山实验室、东南大学等多家机构的展台前人流如织。6G场景应用的设想一一展现。
在紫金山集团展台前,紫金山集团解决方案工程师倪钦玮告诉记者,其6G Cell-Free技术“无蜂窝式”设计,打破了传统蜂窝通信小区架构,使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可以达到十几公里。其设计原理在于,无蜂窝技术使得多个基站同时服务一个用户成为可能,实现了基站协同服务。
今年3月,南京江宁区首条城市低空物流航线开通。这条航线全长7.4公里,飞行时长13分钟,以按需调度的模式,每周开展一到两次飞行,每次搭载10公斤物品在天元西路文化名园药店到其他目的地之间穿梭运行。与其他无人机飞航不同的是,这条航线由6G无蜂窝通信作为空联网,实现了实时互联网信号顺畅、高精度定位与高级别安全保障。
在大会开幕式上,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副秘书长富军发布了《2025移动通信系列白皮书》,聚焦6G关键技术、毫米波与太赫兹、数字低空、车联网等多个当前最受关注的前沿方向,系统梳理了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为产业界提供系统性的思考框架与技术路径参考。
来自全球的行业专家、业界翘楚探讨6G产业生态建设。
“天地一体”成行业共识
“我们应该对6G技术的场景落地充满信心。”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易芝玲表示,从网络规模来讲,中国5G网络的布局占到全世界的60%以上,5G的用户规模超全球半数。庞大的用户规模与市场潜力,成为中国加速发展6G的底气。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看来,6G不仅要在5G和其他无线技术难以支持的特殊场景应用中证明其不可替代性,还要在大众消费刚需和大量的工业应用场景中显身手,证明其有效性和经济性——这就是6G价值所在。
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尤肖虎认为,面向6G的无线网络架构正加速从“以基站中心”向“以用户中心”转变。无蜂窝空时二维编码这一新架构和新基础理论,将支撑实现未来网络去中心化、多点协作的发展趋势。
“天地一体是业界公认的未来6G通信的主要方向之一。”中国联通卫星专家翟京卿对记者表示,天地一体不是一个场景,是一个方向。相比于传统卫星网络,融合了地面网络和宽带卫星的6G天地一体网络在带宽、时延、速率方面的优势显著。长远来看,天地一体的网络有望成为6G时代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这个演进过程中,电信运营商如何布局至关重要,也大有可为。
聚焦6G发展重点
6G发展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标准是创新到产品的一个中间桥梁。”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表示,6G标准才刚启动,使用方式等诸多内容还未确定。不能盲目建设6G网络,而要在概念和认知上达成共识,明确6G网络的服务对象与市场需求,以确保6G技术能够切实落地应用,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创造实际价值。
邬贺铨认为,在移动通信发展过程中,4G到5G走向了全球统一,降低了产业链成本。而6G的产业化面临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存在标准不一的乱象,希望业界加强沟通,尽可能凝聚共识,促进标准统一。
在应用层面,闻库认为,随着6G的发展,5G的垂直应用也要往前走,要考虑其在应用上的区别。目前,5G在垂直应用上的痛点值得挖掘,并应在设计6G时加以考虑。
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通信系主任徐景对记者表示,5G进一步提升了普通用户的上网体验,但在产业上还未大放异彩,并非产业上没有需求,而是5G还无法很好地满足。移动通信的迭代不如移动互联网快,其从研究、标准化到产品部署,再到用户的整个过程,都需要不断迭代。因此,6G的发展,一方面要继续解决5G尚未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有新的亮点,如天地一体化、通信感知一体化、“通信+AI”等。
此外,“给谁用”也成为6G当下需要回答的问题。“6G的发展不是纯粹的技术问题炒股配资线上,也是跨行业磨合的问题。要尽量把千行百业的人都拉进来,将5G的经验作为建设6G需求场景的指引。”易芝玲对记者表示,“我们要积累一些能够大规模重复使用的解决方案,并且要足够灵活与简化,让更多企业能够用得上、用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