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人工智能与国际安全研究动态第11期-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国际网络会议前瞻配资炒股配资公司资深
报告指出,自开展评估以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已连续7年稳步提高,累计增幅达46.8%。经济发展、社会民生、资源环境、消耗排放和治理保护五个单项指数均保持上升态势。中国正逐步形成可有效支撑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
报告共计:16页
2024年11月21 - 22日美国将举办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国际网络会议,本文是对该会议的分析前瞻。
核心议题与动向
1. 风险评估与安全测试:前沿人工智能模型虽有潜力,但存在安全隐患。峰会将其风险评估与安全测试作为核心议题,各方将在英、韩会议基础上探讨相关机制,如红队测试。还可能制定高风险领域应用的技术安全标准,建立安全评估框架。
2. 构建国际治理框架:人工智能跨国应用特性需国际一致的治理框架。峰会将讨论具体治理机制,包括统一标识标准、风险评估和测试强制性标准等,框架将涵盖详细技术规范,为全球治理奠定基础。
3. 透明度与信任机制:透明度和信任影响人工智能应用。峰会将探讨透明度措施和信任机制,如可解释性技术、数据保护和隐私管理标准等,以提升公众信任。
预期成果
展开剩余63%1. 构建协同机制:达成多边协议,建立跨国情报共享和应急响应体系等合作机制,应对人工智能风险,还将建立政策框架,规范各国在敏感领域行动。
2. 扩大合作网络:推动国际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网络发展,整合资源,深化多国技术协作,制定统一标准,加强与各方联系。
3. 发布治理声明:发布声明界定核心原则和执行方案,包括透明度和问责制要求等,为各国提供政策指引。
影响分析
1. 增强协调性:提升各国在人工智能安全政策上的协调性,可能建立分层协同治理框架,减少合规成本,高效应对挑战。
2. 加剧阵营化:可能加剧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阵营化趋势,形成西方主导的技术联盟和对立态势,阻碍标准化进程。
3. 加剧内卷化:可能加剧“治理内卷”,各国政策趋同,象征性声明增多,峰会数量激增,议题重叠,资源分散。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发布于:广东省